《中研院民族所》「童年」是個好地方?如果心理有「原始性」(primary)那是什麼?

2022-02-05

2021.08.24, 15:00-17:00中研究民族所

「童年」是個好地方?

如果心理有「原始性」(primary)那是什麼?

 

吳念儒、陳瑞君、蔡榮裕

 

吳念儒的子題:

觀察佛洛伊德《圖騰與禁忌》的「野蠻人」:在症狀和夢裡,文明地找尋全能和自戀的「原始性」

 

陳瑞君的子題

溫尼科特觀察被玩的「鴨舌棒」:嬰孩「野蠻人」口水裡流露的心身原始精神現實

 

蔡榮裕的子題:

溫尼科特觀察嬰孩「野蠻人」真假我的本能流動:mind如何帶壞psyche,讓soma從小孤單駐守原始地帶?


 

從罵人「歇斯底里」,目前更常聽到罵人「自戀」或「分裂」,反映著什麼心理典範的轉變呢?佛洛伊德提到內心幽微處,尤其在《圖騰與禁忌》裡,以原始本能(primitive instinct)或以原始人(primitive horde, primitive tribe)的思維,來比喻思維的原初思考(primary process),但那是什麼呢?他以原始人、精神官能症者和小孩,三者來類比並推論和建構,他對原始部落的原始(primal)父親的矛盾情感。我們從佛洛伊德的「嬰孩式欲望」(infantile wish)談起,到後來的遊戲治療,以及小兒科醫師兼精神分析師的溫尼科特(D. W. Winnicott),對於primary, primitive特質的聚焦,思索的是從歇斯底里,到自戀、邊緣和分裂的理論變遷。這裡的原始性,不再是「精神官能症」層次,而是更原始的「精神病」層次,但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蔡榮裕的開場白:

        說原始,其實更是在說失落,可能不曾擁有或曾經擁有,但都有著想像中的心理失落。因為只要活著和活下去,文明就會走來,讓原始和原初被擠到邊緣,而那是孤獨,如宮崎駿的《天空之城》中,有一句話是:「我們的孤獨,就像天空中,漂浮的城市,彷彿是一個秘密,卻無從述說。」

        這些比喻都是在表明著在文字和語言之外的另一個領域,只是就人的發展來說,在佛洛伊德想要呈現的是,那裡有著因為受苦受創而被潛在地推往那個地帶的經驗,那些經驗是以什麼方式存在著?這是個重要的謎題,不過精神分析是在這個假設下,為了探尋何以會有歇斯底里、解離等精神官能症的緣由。

        雖然現在的臨床想要處理的不再只是這些精神官能症,不過都還是接受這個原始領域的主張;也有人以動物性來比喻那些難以名之的所在,也許是和佛洛伊德引介了原我(或被譯做本我)的概念,進來而讓大家好奇,如何了解原我或本我;由於它的原始性?因為它的原本意思就是英文的it?只是為了讓精神分析的論述有所不同,而以id做為英譯詞?這也就是我們的「它」,在我們的語彙「它」是指非人的存在,也可以說是動物的它,而不是人的他或她;因此它是指動物化的能量,佛洛伊德也是用過馴化的說法,來說明精神分析的處置。

        我們三位分工來論述這個「原始」的課題。不過我們不再只侷限在佛洛伊德的論點,而是要進一步介紹英國精神分析家溫尼科特(Winnicott)給大家認識。他是小兒科醫師,也是精神分析師,在精神分析百年來,幾乎所有期刊的數位化集結所在PEP,前十篇最受歡迎的文章裡,他的文章佔了四篇,而且是長期以來一直如此。

        吳念儒臨床心理師先從佛洛伊德談起,由於時間所限和前後的聯繫,僅侷限考察在《圖騰與禁忌》裡的部分論點,談論原始性。就目前來說,是不足的,需要依靠後來的精神分析家的論點,但是他的論點仍是重要基礎。

        陳瑞君諮商心理師接續前一篇後來提到的線圈遊戲,她以溫尼科特在小兒科門診時,在母親懷中的小孩,如何好奇桌上的鴨舌棒,並拿來把玩的過程裡的心身反應。她也以D. Widlocher(他是法國精神分析師,曾當過國際精神分析學會會長。)談「心理真實」的角度,論述精神分析和宗教的差別,做為我們思索精神分析後設理論的內容,如何避被當成如宗教般的論點。

        蔡榮裕醫師延續前兩篇文章的論點,以溫尼科特談論心與身關係文章做為參考點,以mind, psyche, soma三者在嬰孩心智發展過程的關係,以及心身反應裡的原始特性,來比較古典論述裡,佛洛伊德以強迫症(精神官能症)的儀式化症狀,來對比宗教的儀式。蔡醫師將以目前診療室常見的,邊緣型個案(介於精神病和精神官能症之間者)輕割自己手腕或大腿內側的秘密儀式化行,為來對比宗教裡的某些見血的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