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介紹 / 未來目標

臺灣分析治療學會

Taiwan Psycho-Analytic Psychotherapy Society, TPAPS

(2024.03.03日於{乙皮畫廊}台北館正式成立)

建構的「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也稱),是以佛洛伊德以降的精神分析資產做基底,但它不會只是精神分析理論的直接運用,而同時著重精神分析理論之外其它學識的交織。它本身就是一項有著自己獨立認同的心理專業,它不是精神分析的中途站,它本身就是過程,也是目的地,有著自己名字「分析治療」的專業。

註:松德院區思想起心理治療中心的「治療師學員」,就是以「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師」為目標,已有十年的經驗。[臺灣分析治療學會]站在這些經驗上起步,未來也會持續和思想起心理治療中心維持密合作的夥伴關係。

 

宗旨

臺灣分析治療學會,以建立「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簡稱「分析治療」)的訓練模式為宗旨,並推廣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模式,於治療臨床的困難個案為主要目標。

 

任務

1.建構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師(簡稱分析治療師)的訓練模式。

2.推廣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於臨床困難個案的治療。

3.建立相關課程推廣精神分析心理學於日常生活。

4.促進和其它學門,例如人類學、文學、藝術等的對話。

5.出版相關的書籍和刊物。

6.和國際相關機構建立合作關係。

 

[理論學員]:

參與《四年制理論課程》的學員,不限臨床工作者。這是本學會獨立運作的理論課程,僅和[臺灣心理治療個案管理學會]及[松德院區思想起心理治療中心]有合辦關係,另外目前並無和其它國內或國外單位或機制有官方相互合作。(2024.06.01周六下午開始課程)

 

[分析治療師學員]:

「分析治療師學員」(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師)受訓認證為目標的學員。這並不是「精神分析師」訓練,也不是它的前奏,這項訓練就是[臺灣分析治療學會]本身建構有著自主認同的專業。分析治療師學員(需有台灣醫事相關人員證照),除了平時自己被分析治療訓練和被督導外,四年制理論課程也是同步必修的課目,不論是從那一年做起點。這會是有些漫長的訓練過程。(預計在2024.12月開始招生)


 

委員會

1.如果[臺灣分析治療學會]是個container,那麼如比昂(Bion)說的,container不是容器,而是探針,探索未知的領域。

2.除了目前設想的,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訓練方案,和四年制的理論課程外,未來以各式「委員會」做探針,指向未來的命題,尤其是目前精神分析不太談,或精神分析其實了解有限的領域。

3.各個委員會以主委個人未來專長為目的,是個指針至於它的活動內容,端視該主委的意願和方向決定。以及若可能,某些社會議題和某委員會有關時,該主委在和[分析治療決策創意團隊]細論後,可能會針對社會事,發表本學會的公開意見。

 

神經科學與精神分析委員會:王盈彬醫師

藝術創作暨欣賞(收藏)與精神分析沙龍:林喬祥醫師

影像與精神分析委員會:許欣偉醫師

多元性別與精神分析委員會:王明智心理師

表達性藝術治療與精神分析委員會:郭淑惠心理師

社區諮商成人心理治療與精神分析:莊麗香心理師

詩意與精神分析委員會:蔡榮裕醫師

成癮治療與精神分析委員會:呂尚恆醫師

自然律動與精神分析委員會:李芝綺心理師

心身醫學與精神分析委員會:陳冠宇醫師

創作與精神分析委員會:陳瑞君心理師

東方哲學思想與精神分析委員會:林怡青醫師

哲學與精神分析委員會:唐守志醫師

自閉與精神分析委員會:李儒卿醫師

門診醫病關係與精神分析委員會:劉又銘醫師

空洞與精神分析委員會:陳建佑醫師

心理治療個案管理與精神分析委員會:蔡榮裕醫師、王盈彬醫師、黃守宏醫師

 

[臺灣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研究會]

顧問群:蔡榮裕醫師、陳俊澤醫師、李俊毅醫師、汪振洋醫師、許欣偉醫師、王盈彬醫師、林喬祥醫師、黃守宏醫師、唐守志醫師、沈眉君醫師。(召集人:蔡榮裕)

這是[臺灣分析治療學會]的前身,感謝各位朋友顧問的協助,經過一年的討論,讓「四年制理論課程」和「分析治療師訓練方案」有了雛型。接下來就以[臺灣分析治療學會]做未來發展的平台。

 

臺灣分析治療學會<<分析治療決策創意團隊>>:

許欣偉醫師、王盈彬醫師、黃守宏醫師、王明智心理師、李儒卿醫師、林喬祥醫師、呂尚恆醫師、陳建佑醫師、蔡榮裕醫師。

 

 

2024.03.03[臺灣分析治療學會]成立大會致詞(蔡榮裕)

地點:乙皮畫廊台北館

時間:15:00-17:30

  這是我寫了幾個版本後,今天早上才另再成形的內容。

  首先感謝各位,從各方來到乙皮畫廊,這個很有藝術氣息,也很有意義的地方,做為我們未來合作的起點。當運用工作之餘的時間,在一天半裡,就找到了足夠成立新學會的人員,那天晚上突然感到,接下來真的是我需要努力地,讓我們這個學會可以成形茁壯,且永續發展了。可以成功的交棒,以及和臺灣精神分析學會的朋友們,可以有更多對話,是我判斷是否成功的兩個基礎。

  自從在2024.01.17第一次[決策創意團隊會議],討論成立大會的內容時,李儒卿提議要我做個正式報告,關於臺灣分析治療學會的緣起,以及未來想法,我就知道這麼正式會讓我變得很困難書寫,這也是會有多次版本的原因。

  首先要感謝[臺灣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研究會]顧問群:陳俊澤醫師、李俊毅醫師、汪振洋醫師、許欣偉醫師、王盈彬醫師、林喬祥醫師、黃守宏醫師、唐守志醫師、沈眉君醫師。(召集人:蔡榮裕)從2023.02.22日起,每月一次晚上九點半的線上會議,開始建構了目前的兩個重要的雛型,做為臺灣分析治療學會的起點。那是關於理論和臨床訓練的骨架,理論是「四年制理論課程」的內容,臨床訓練則是依著思想起心理治療中心的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師架構的微調,這個架構是十年前,採納Tavistock成人部分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訓練的臨床要求。

  也感謝分析治療決策創意團隊:(每兩周視訊會議約90分鐘)許欣偉、王盈彬、黃守宏、王明智、李儒卿、林喬祥、呂尚恆、陳建佑、蔡榮裕。從今年一月十七日起的討論,我們未來仍需要更多的合作和討論。因為接下來不是任何一個人,可以撐起我們要發展的事。我個人很感謝有各位朋友的一起工作,我常想的是,與其一個人往前一百步,不如一群人可以一起往前踏一步,這一直是我組織團體的態度,也期待各位會員朋友,不論資深或年輕,希望可以支持我們即將建構出來的各式組織層次。

  我個人從小在鄉間,看著老鷹在天空飛,那是我的日常,也到處有著苔蘚這種不起眼的植物,隨時被我們赤腳走過。但是我是直到三十多年前,來到台北北市療開始工作後,至今回頭看自己的書寫,才知老鷹和苔蘚這兩個意象,是影響我如此深刻,好像變成了自己的左右銘,不是幾行文字的左右銘,而是會隨著時間有如夢那般,有著不同的詮釋。我知它們仍會繼續陪伴我。

  感謝各位朋友,我們一起共同合作成立臺灣分析治療學會。雖然只是起步,卻都有著多年來各自在精神分析這條路上的腳印,做為我們共同的印記,以後會有我們共同前行的腳印,光想著這件事,就是令人愉悅的事了。

  如果要我簡明的說,何以要和各位一起來創造臺灣分析治療學會?遠因是在松德和思想起中心的工作經驗,成立思想起中心的核心是,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師(分析治療師)學員的訓練。在人力的侷限下,我們已經進行了十年了,但是深知在松德的體制上人力有限,只靠部分時間來的治療師學員,無法撐起這個中心的日常運作,因此加進了實習生的制度。因此如何有個機制,可以完整訓練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師,是早就放在心上,也在思想起中心就起步了。

  如何讓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師,成為一個獨立認同的專業,早就如同苔蘚植物般蔓生在我心中的意向了,或者它們也像老鷹般逆風滑行飛翔,等待,只是不知它會是什麼模式做起點。當然我也知,這不只是某個理想概念要實踐它們,更重要是有著各位的身影存在,那是具體的人和人的存在,雖然我和各位平時依工作合作,有著不同程度的關聯。

  你們的名字依然在著,好像在有形無形中就更加深了。各位平時大都內練,默默在自己的崗位上,和朋友們可以合作,做點什麼有趣有創意的事呢?這叫做如影隨形,我只是依著自己的方法,慢慢地讓這種如影,可以變成隨形具體合作的平台。

  至今仍覺得這是重要的事項,對於我喜愛的精神分析來說,分析治療師的成功建構,是讓精神分析的觸角擴展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分析治療本身,就是獨特且獨立的,它不是精神分析的中間產物,而是分析治療本身就是自主存在的治療模式。至於分析治療會發展成什麼模樣,我觀察英國Tavistock Centre的發展史,會跟它想要將精神分析,運用在什麼臨床領域和方向,有明顯關係。當然我也傾向,如果要做,當然是需要依著我們在地的需要來建構。

  每天遭遇的都是那些困難個案,只要我們還同時做著精神科醫師的日常工作,或者在學校機構裡心理工作時,就必然是我們的日常。雖然可以輕易的說,他們不適合分析就擺一旁,但是各位依然同時在精神醫學和精神分析這兩領域裡,我相信這些日常經驗裡,有著可以萃取出來,豐富分析治療的重要經驗。也許我們就一直在實踐著,比昂所說的做著濫工作(bad job),並累積豐富的經驗,我是以目前大部分成員的經驗這麼說,至於心理師們,我相信也有著不同程度的經驗,值得來萃取出來,和前述的這些經驗來交織。這樣就會構成有人想要問的,什麼是分析治療?在台灣,我的答案就在我剛說的話,就看我們建構出什麼模樣,那就是台灣未來分析治療某種重要的樣貌。

  曾經在思想起中心成立,約三四年後,就一直在思索,這些個案何以不易持續接受心理治療?起初以為只是學員是初學者,但後來發現有些個案常來門診抱怨心理治療者,有些個案加以說明心理治療的過程後,他們可以再回心理治療。讓我想到,可能不全然是學員是初學者,而是這些個案群就是需要,有心理治療師之外的人,做為他們在心理治療過程,產生疑惑時有人可以徵詢。這是後來發展《臺灣心理治療個案管理學會》的臨床經驗。

  出發將這些經驗萃取浮現出來的過程,我們需要的對自己的狀態有足夠的確認,自己就是在多年經驗裡,養成了可以當他人的老師的時候了,而且是制度化的認同,只要我們抱持著以培養更優的後輩做為我們的意志。

  那些經驗一直在你們的日常工作裡,可能混合有精神醫學、心理學、藝術、認知或其它被當做是精神分析之外的工作。但是這樣長久的工作性質,正是可以造就我們要一起合作發展的,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能夠更是踩在人間的重要人生經驗。這是工作和日常混合的成果。

  希望這個新學會是個有效的平台,可以萃取各位的經驗,變成台灣發展分析治療的養分。我們身上的經驗和想法以及態度,都是重要的養分,讓我們一步一步以「OOOO和精神分析」的想法,慢慢來讓原本是複雜融合的經驗,萃取出來每人獨特的分析治療的成份,而大家將這些經驗再經由臺灣分析治療學會這個容器,醞釀出我們特有的分析治療。

  這種特有經驗,透過我們教導未來的學員們,一點一滴的傳承,讓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師(分析治療師)的認同,可以落實成我們的一部分。它就是獨立的認同,雖然國外早已有相關的機制,但是我覺得我們自己的經驗和謙遜內斂,是可以發展出我們自己的認同,而且不必和其它的認同相互排斥。讓我們就是我們,分析治療師就是分析治療師,在台灣需要我們來合作打造出來這種獨特的認同,讓分析治療師就是分析治療師。我們以第一代的身份認同,開展分析治療這項這個行業,讓精神分析在台灣有著多種風情。

  祝各位朋友順心如意,也祝臺灣分析治療學會順利發展!(完)


 

 


 



 


 

回上頁